四氰基乙烯

一般危化品
更新时间:2024-01-04 07:34:04

四氰基乙烯结构式
四氰基乙烯结构式
常用名 四氰基乙烯 英文名 Tetracyanoethylene
CAS号 670-54-2 分子量 128.091
密度 1.4±0.1 g/cm3 沸点 219.8±35.0 °C at 760 mmHg
分子式 C6N4 熔点 197-199 °C(lit.)
MSDS 中文版 美版 闪点 94.4±19.8 °C
符号 GHS06
GHS06
信号词 Danger

 四氰基乙烯用途


1.化性活泼,可发生聚合反应,加成反应,水解反应,还原反应等。是一种强π-酸,与芳烃可形成π-络合物。与1,3-丁二烯反应生成四氰环己烯(狄尔斯-阿尔德反应)。用作有机合成试剂。

2.用途强π酸。与芳香族化合物生成有色π一络合物。极活泼的亲二烯体。环加成反应。烯炔臭氧化物的还原剂。芳香取代。1,4一环已二烯脱氢成苯。与乙二醇及脲生成二氰乙烯酮环缩酮


 四氰基乙烯名称

中文名 四氰基乙烯
英文名 Tetracyanoethylene
中文别名 四氰乙烯 | 四氰乙烯 | 四氰基代乙烯
英文别名 更多

 四氰基乙烯物理化学性质

密度 1.4±0.1 g/cm3
沸点 219.8±35.0 °C at 760 mmHg
熔点 197-199 °C(lit.)
分子式 C6N4
分子量 128.091
闪点 94.4±19.8 °C
精确质量 128.012299
PSA 95.16000
LogP -1.63
外观性状 米色粉末
蒸汽压 0.1±0.4 mmHg at 25°C
折射率 1.532
储存条件

1.存放在密封容器内,并放在阴凉,干燥处。储存的地方必须上锁,钥匙必须交给技术专家和他们的助手保管。储存的地方必须远离氧化剂。

稳定性

远离氧化物。

水溶解性 hydrolyzes
分子结构

1、 摩尔折射率:29.24

2、 摩尔体积(cm3/mol):94.3

3、 等张比容(90.2K):283.6

4、 表面张力(dyne/cm):81.7

5、 介电常数:

6、 偶极距(10-24cm3):

7、 极化率:11.59

计算化学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2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4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95.2

7.重原子数量:10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89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更多

1. 性状:无色晶体。

2. 密度(g/mL,25/4℃):1.348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197-199

5. 沸点(ºC,常压):223

6. 沸点(ºC,5.2kPa):未确定

7. 折射率:未确定

8. 闪点(ºC):未确定

9. 比旋光度(º):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 溶解性:未确定。

 四氰基乙烯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四氰基代乙烯;四氰乙烯
化学品英文名称: Tetracyanoethylene;Ethene tetracarbonitrile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670-54-2
分子式: C6N4
分子量: 128.1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四氰基代乙烯;四氰乙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 本品有强的刺激性。经口摄入会严重中毒。接触后可引起烧灼感、咳嗽、头痛、恶心、呕吐、喉炎、气短,可引起青紫。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高毒,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 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吸入亚硝酸异戊酯,肌肉注射10%4-二甲基氨基苯酚。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0.2%高锰酸钾洗胃。肌肉注射10%4-二甲基氨基苯酚。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明火、高热可燃。遇水或水蒸气能水解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高毒的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氰化物。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消防人员须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离以外,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禁止用水、泡沫。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自燃温度(℃):
爆炸下限[%(V/V)]:
爆炸上限[%(V/V)]: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小心扫起,收集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用水刷洗泄漏污染区,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严禁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还原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 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呼吸系统防护: 作业工人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工作服不要带到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结晶,120℃以上升华。
pH:
熔点(℃): 198~200
沸点(℃): 223
相对密度(水=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引燃温度(℃):
爆炸上限%(V/V):
爆炸下限%(V/V):
分子式: C6N4
分子量: 128.10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难溶于水,易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分析试剂。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氧化剂、水、潮湿空气、强还原剂、强酸、强碱。
避免接触的条件: 接触潮气可分解。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物、氮氧化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属高毒类 LD50:29mg/kg(小鼠经口)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建议用焚烧法处置。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651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专人保管。保持容器密封。防止受潮和雨淋。应与碱类、酸类、氧化剂、食用化工原料、潮湿物品等分开存放。操作现场不得吸烟、饮水、进食。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6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四氰基乙烯毒性和生态

四氰基乙烯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小鼠(口服)LD50: 30mg/kg 小鼠(静脉)LD50: 4,500μg/kg

由于食盐的LD50是3,000 mg/kg,BPA的急性毒性程度与食盐同。

四氰基乙烯生态学数据:

对水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者大量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四氰基乙烯毒性英文版

 四氰基乙烯安全信息

符号 GHS06
GHS06
信号词 Danger
危害声明 H300-H312 + H332
警示性声明 Missing Phrase - N15.00950417-P261-P280
个人防护装备 Eyeshields;Faceshields;full-face particle respirator type N100 (US);Gloves;respirator cartridge type N100 (US);type P1 (EN143) respirator filter;type P3 (EN 143) respirator cartridges
危害码 (欧洲) T+:Verytoxic;
风险声明 (欧洲) R23/24;R28
安全声明 (欧洲) S28-S36/37-S45-S28A-S22-S1
危险品运输编码 UN 2811 6.1/PG 1
WGK德国 3
RTECS号 KM7300000
包装等级 II
危险类别 6.1
海关编码 29269095

 四氰基乙烯合成线路

 四氰基乙烯制备

1.可用二溴丙二腈与铜反应制得。

2. 注意了四氰乙蛤在室温暴露于潮湿空气中慢慢释放出氰化氢。此化合物应在通风橱中使用,并避免接触皮肤。制备的第一步也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在安装高效搅拌器、滴液漏斗和温度计的2升三颈烧瓶中,放900毫升冷水,99克(1.5摩尔)丙二睛和75克(0.63摩尔)化钾。反应瓶放在冰浴中。开始搅拌,温度计应伸到溶液中。混合物的温度下降到5一10℃(很多固体结晶出来),在至少2.5小时内加入488克(在25℃,158毫升,3.05摩尔)溴,此时温度应保持在5-10℃。将沉淀出来的同体络合物收集在布氏漏斗内,用150毫升冰水洗涤,尽可能吸滤干(约需1小时)。将粒状产物在有五氧化二磷的真空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用水泵减压)。得黄色的二溴丙二腈一溴化钾络合物324一340克(85-89%。
将254克(0.25摩尔)上述盐和1升干燥苯的混合物置于装有封闭机械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2升三颈烧瓶中,开始搅拌。加入100克(1.57克原子)沉淀铜粉,在恒定搅拌下加热回流10-19小时。随着反应的进行,苯层的颜色逐渐变黄,反应终了,用折叠滤纸过滤热的混合物。大部分重固体容易留在瓶中,与300毫升于燥苯在回流及搅拌下加热0分钟。热的混合物如前过滤。用2份25毫升热苯洗涤沉淀并经过漏斗倾去苯。合并滤液,浓缩至约350毫升,在大约5℃冷却过夜。吸滤出晶体,用_2份25奄升冷的苯洗涤,真空干燥器中干燥。产物重35-40克(55-62%) 此产物宜立即使用,放1一2天使下步反应产率稍稍降低。在9倍其重量的十燥氯苯中重结晶后,所得产物贮存时是稳定的。

 四氰基乙烯海关

海关编码 2926909090
中文概述 2926909090 其他腈基化合物. 增值税率:17.0% 退税率:9.0% 监管条件:无 最惠国关税:6.5% 普通关税:30.0%
申报要素 品名, 成分含量, 用途
Summary HS:2926909090 other nitrile-function compounds VAT:17.0% Tax rebate rate:9.0% Supervision conditions:none MFN tariff:6.5% General tariff:30.0%

 四氰基乙烯文献27

更多文献
Spectrophotometric Determination of Distigmine Bromide, Cyclopentolate HCl, Diaveridine HCl and Tetrahydrozoline HCl via Charge Transfer Complex Formation with TCNQ and TCNE Reagents.

Iran. J. Pharm. Res. 14 , 701-14, (2015)

The purpose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directed to propose sensitive, accurate and reproducible methods of analysis that can be applied to determine distigmine bromide (DTB), cyclopentolate hydrochlori...

Effects of methyl substituent on the charge-transfer complexations of dicarbazolylalkanes with p-chloranil, tetracyanoethylene and tetracyanoquinodimethane.

Spectrochim.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 79(5) , 1731-8, (2011)

Series of 1,n-dicarbazolylalkanes and 1,n-di(3-methylcarbazolyl)alkanes (where n=1-5) were synthesized and the 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s, equilibrium constants, enthalpies, and entropies of their ...

Spectrophotometric, FTIR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f the charge-transfer complexes between isoniazid (pyridine-4-carboxylic acid hydrazide) and the acceptors (p-chloranil, chloranilic acid and tetracyanoethylene) in acetonitrile, their association constants,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and other related properties

Spectrochim. Acta. A. Mol. Biomol. Spectrosc. 95 , 637-47, (2012)

Graphical abstract

 四氰基乙烯英文别名

Ethen-1,1,2,2-tetracarbonitril
ethylene-1,1,2,2-tetracarbonitrile
TCNE
1,1,2,2-Ethylenetetracarbonitrile
tetracyanoethene
Tetracyanoethylene
δ2,2'-Bimalononitrile
EINECS 211-578-0
MFCD00001850
D2,2'-Bimalononitrile
1,1,2,2-Ethenetetracarbonitrile
ethene-1,1,2,2-tetracarbonitr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