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桂利嗪结构式
|
常用名 | 氟桂利嗪 | 英文名 | Flunarizine |
|---|---|---|---|---|
| CAS号 | 52468-60-7 | 分子量 | 404.49500 | |
| 密度 | 1.17 g/cm3 | 沸点 | 511.3ºC at 760 mmHg | |
| 分子式 | C26H26F2N2 | 熔点 | N/A | |
| MSDS | N/A | 闪点 | N/A |
氟桂利嗪用途氟桂利嗪是一种有效的双Na+/Ca2+通道(T型)阻断剂。氟桂利嗪是一种D2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氟桂利嗪具有抗惊厥和抗米格林活性,以及外周血管扩张作用[1][2][3][4][5]。 |
| 中文名 | 氟桂利嗪 |
|---|---|
| 英文名 | Flunarizine |
| 中文别名 | 氟桂嗪 | (E)-1-[双(4-氟苯基)甲基]-4-(3-苯基-3-丙烯基)哌嗪 |
| 英文别名 | 更多 |
| 描述 | 氟桂利嗪是一种有效的双Na+/Ca2+通道(T型)阻断剂。氟桂利嗪是一种D2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氟桂利嗪具有抗惊厥和抗米格林活性,以及外周血管扩张作用[1][2][3][4][5]。 |
|---|---|
| 相关类别 | |
| 靶点 |
D2 Receptor |
| 体外研究 | 氟桂利嗪阻断培养的大鼠皮层神经元中的钠电流(INa)和钙电流(ICa),IC50值分别为0.94μM和1.77μM[2]。氟桂利嗪(10和30μM;24小时)对嗜铬细胞有细胞毒性作用[4]。氟桂利嗪(1-30μM)在3-10μM浓度下对嗜铬细胞有明显的细胞保护作用[4]。细胞毒性试验[4]细胞系:嗜铬细胞[4]浓度:10和30μM孵育时间:24小时结果:在10μM浓度下,细胞死亡有增加的趋势,在30μM浓度时,细胞损失接近100%。 |
| 体内研究 | 氟桂利嗪(腹腔注射;30 mg/kg;一次)保护小鼠免受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5]。动物模型: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的雄性BALB/c小鼠(6-8周龄)[5]剂量:30 mg/kg给药:腹膜内注射;30 mg/kg;结果: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内流、蛋白泄漏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抑制肺部炎症。 |
| 密度 | 1.17 g/cm3 |
|---|---|
| 沸点 | 511.3ºC at 760 mmHg |
| 分子式 | C26H26F2N2 |
| 分子量 | 404.49500 |
| 精确质量 | 404.20600 |
| PSA | 6.48000 |
| LogP | 5.26100 |
| 外观性状 | 黄色固体 |
| 折射率 | 1.606 |
| 储存条件 | 2-8°C |
| 氟桂利嗪上游产品 2 | |
|---|---|
| 氟桂利嗪下游产品 0 | |
| flunarazine |
| (E)-1-[bis(4-fluorophenyl)methyl]-4-(cinnamyl)piperazine |
| Sibelium |
| 1-[bis(4-fluorophenyl)methyl]-4-cinnamylpiperazine |
| 1-[Bis(4-fluorophenyl)methyl]-4-[(2E)-3-phenyl-2-propenyl]piperazine |
| EINECS 257-937-5 |
| (E)-1-[Bis-(p-fluorophenyl)methyl]-4-cinnamylpiperazine |
| Fluarizine |
| (e)-piperazin |
| 1-[Bis(4-fluorophenyl)methyl]-4-[(E)-3-phenyl-2-propenyl]piperazine |
| 1-[bis(4-fluorophenyl)methyl]-4-(3-phenyl-2-propenyl)piperazine |
| (e)-1-[bis(4-fluorophenyl)methyl]-4-(3-phenyl-2-propenyl)piperazine |
| MFCD00242731 |
| Piperazine,1-[bis(4-fluorophenyl)methyl]-4-(3-phenyl-2-propen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