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铍

一般危化品
更新时间:2024-01-03 13:04:42

氧化铍结构式
氧化铍结构式
常用名 氧化铍 英文名 beryllium oxide
CAS号 1304-56-9 分子量 25.01160
密度 3.0100g/cm3 沸点 4300ºC
分子式 BeO 熔点 2575ºC
MSDS 中文版 美版 闪点 4300°C
符号 GHS06 GHS08
GHS06, GHS08
信号词 Danger

 氧化铍用途


【用途一】
用作分析试剂、电子工业固体集成线路中的衬里材料及单晶炉的耐火材料
【用途二】
主要用于制造陶瓷制品,在高温下用于在铍熔点以上的核装置中。还可用于铀反应堆中制取钚(Pu)。其活性磷光体能产生类似象牙色的光排,用于某些荧光灯中。
更多

 氧化铍名称

中文名 氧化铍
英文名 beryllium oxide
英文别名 更多

 氧化铍物理化学性质

密度 3.0100g/cm3
沸点 4300ºC
熔点 2575ºC
分子式 BeO
分子量 25.01160
闪点 4300°C
精确质量 25.00710
PSA 17.07000
外观性状 固体
折射率 1.733
储存条件

保持贮藏器密封、储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确保工作间有良好的通风或排气装置

稳定性

如果遵照规格使用和储存则不会分解,未有已知危险反应,避免氧化物.难溶于水,1L水仅溶0.20mg,易溶于氢氟酸。

分子结构

1、摩尔折射率:无可用的

2、摩尔体积(cm3/mol):无可用的

3、等张比容(90.2K):无可用的

4、表面张力(dyne/cm):无可用的

5、介电常数:无可用的

6、极化率(10-24cm3):无可用的

7、单一同位素质量:25.007097 Da

8、标称质量:25 Da

9、平均质量:25.0116 Da

计算化学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2.氢键供体数量:0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17.1

7.重原子数量:2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更多

1. 性状:白色疏松粉末,B4型结晶。纯品能同陶瓷一样对电绝缘,但能同金属一样传热。

2. 密度(g/mL,25/4℃):2.9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未确定

4. 熔点(ºC):2530 5. 沸点(ºC,常压):3600 6. 沸点(ºC,5.2kPa):未确定

7. 折射率:1.719

8. 闪点(ºC): 4300 9. 比旋光度(º):未确定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未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未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未确定

13. 燃烧热(KJ/mol):未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未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未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未确定

17. 爆炸上限(%,V/V):未确定

18. 爆炸下限(%,V/V):未确定

19. 溶解性:缓慢地溶于浓酸和氢氧化碱溶液,几乎不溶于水。灼烧后几乎不溶于上述溶剂。

 氧化铍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氧化铍
化学品英文名称:
beryllium oxide
中文名称 2
一氧化铍
英文名称 2
beryllium monox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941
CAS No.
1304-56-9
分子式:
BeO
分子量:
25.01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氧化铍
1304-56-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误服或吸尘会中毒。急性中毒可致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及支气管肺炎等。可引起皮炎、皮肤溃汤和皮肤肉芽肿。慢性接触可引起肺内弥漫性肉芽肿性病变。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本身不能燃烧。遇高热分解释出高毒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小心扫起,收集于密闭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 MAC(mg/m3)
0.001
前苏联 MAC(mg/m3)
0.001(Be)
TLVTN
0.002mg(Be)/m3
TLVWN
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
外观与性状:
白色无定形粉末。
pH
熔点 ( )
2350 ± 30
沸点 ( )
大约 3900
相对密度 ( =1)
3.025
相对蒸气密度 ( 空气 =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 (kPa)
无资料
燃烧热 (kJ/mol)
无意义
临界温度 ( )
无意义
临界压力 (MPa)
无意义
辛醇 / 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无资料
闪点 ( )
无意义
引燃温度 ( )
无意义
爆炸上限 %(V/V)
无意义
爆炸下限 %(V/V)
无意义
溶解性:
不溶于水,溶于酸、碱。
主要用途:
用于原子反应堆、陶瓷制品,也用作催化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1.719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
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
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用安全掩埋法处置。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025
UN 编号:
1566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 2 17 日国务院发布 )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化劳发 [1992] 677 )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 劳部发 423 ) 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GB 13690-92) 将该物质划为第 6.1 类毒害品;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 (GA 57-93) 中,该物质属第三类 B 级无机剧毒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MSDS 修改日期:

 氧化铍毒性和生态

氧化铍生态学数据:

对是水稍微有危害的不要让未稀释或大量的产品接触地下水、水道或者污水系统,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氧化铍毒性英文版

 氧化铍安全信息

符号 GHS06 GHS08
GHS06, GHS08
信号词 Danger
危害声明 H301-H315-H317-H319-H330-H335-H350i-H372
警示性声明 P201-P260-P280-P284-P301 + P310-P305 + P351 + P338
危害码 (欧洲) T+
风险声明 (欧洲) R49
安全声明 (欧洲) 53-45
危险品运输编码 UN 1566 6.1/PG 2
WGK德国 1
RTECS号 DS4025000
包装等级 II
危险类别 6.1

 氧化铍制备

将含有杂质的碳酸铍制成碱式醋酸铍,再制成硝酸铍,然后加热使硝酸铍分解而制得氧化铍。

将碳酸铍溶解在经过二次蒸馏的热的冰醋酸中,趁热过滤,骤冷使碱式醋酸铍沉淀析出。再用冰醋酸重结晶三次,然后离心分离,将沉淀装在干燥的玻璃管中,通入干燥空气,加热至250℃,使碱式醋酸铍升华。将如此精制过的样品装在事先用水蒸气熏蒸过的清洁的硬质圆底烧瓶中,与纯的浓硝酸共热,则生成硝酸铍,加热至1100℃,硝酸铍分解得到氧化铍。该产品通常每克含N2、O2气体035mL。

提纯方法如果需要高纯度的氧化铍,可将上述硝酸铍转变成碳酸铍,再使其加热分解。具体步骤如下:加热硝酸铍的酸性溶液使过量的酸除去,用少量水溶解残渣,加入碳酸铵(在铂皿中),直到产生的沉淀再度溶解而溶液澄清,将溶液蒸发至碳酸铍结晶析出。用水尽量洗涤,然后用新蒸馏的乙醇洗涤,将产品干燥,最后放于铂皿中,在900℃的电炉中灼烧成氧化铍。

 氧化铍文献25

更多文献
Extraction of beryllium from refractory beryllium oxide with dilute ammonium bifluoride and determination by fluorescence: a multiparamet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J. Occup. Environ. Hyg. 6(12) , 735-44, (2009)

Beryllium exposure can cause a number of deleterious health effects, including beryllium sensitization and the potentially fatal chronic beryllium disease. Efficient methods for monitoring beryllium c...

A radioluminescence study of spectral and dose characteristics of common luminophors.

Radiat. Prot. Dosimetry 100(1-4) , 403-6, (2002)

Many synthetic materials are used as thermoluminescence dosemeters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absorbed dose from ionising radiation sources. A part of the absorbed energy leads to a prompt luminescenc...

Solubility and chemistry of materials encountered by beryllium mine and ore extraction workers: relation to risk.

J. Occup. Environ. Med. 53(10) , 1187-93, (2011)

Beryllium mine and ore extraction mill workers have low rates of beryllium sensitization and chronic beryllium disease relative to the level of beryllium exposure. The objective was to relate these ra...

 氧化铍英文别名

Beryllium oxide
EINECS 215-133-1
MFCD00003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