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Namitecan |
---|---|
英文名 | Namitecan |
英文别名 |
(4S)-11-((E)-((2-Aminoethoxy)imino)methyl)-4-ethyl-4-hydroxy-1,12-dihydro-14H-pyrano(3',4':6,7)indolizino(1,2-b)quinoline-3,14(4H)-dione
UNII-X34Z8N66T3 |
描述 | Namitecan 是一种 topoisomerase I 抑制剂,具有抗肿瘤活性。 |
---|---|
相关类别 | |
靶点 |
Topoisomerase I |
体外研究 | Namitecan和西妥昔单抗合作抑制EGFR表达。 Namitecan诱导不同细胞系中EGFR表达的剂量依赖性降低[1]。 ST1968在A431和A431/TPT细胞中诱导相当水平的细胞凋亡,IC50为0.21和0.29μM[2]。 |
体内研究 | Namitecan(10 mg/kg)与西妥昔单抗(1 mg /小鼠)联合诱导SCC模型中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作为EGFR基因拷贝数的函数[1]。 ST1968(25 mg/kg)导致可接受的体重减轻且无毒性死亡。 ST1968在携带A431肿瘤的小鼠中产生100%完全反应率,并在拓扑替康抗性肿瘤中保留相关活性[2]。 |
细胞实验 | 通过细胞计数在药物暴露72小时后评估抗增殖活性。从剂量 - 反应曲线计算能够抑制细胞增殖50%(IC50)和20%(IC20)的药物浓度。 |
动物实验 | 为了产生肿瘤异种移植物,将指数生长的细胞(A431和A431 /拓扑替康,107细胞/小鼠; SiHa 2.5×107细胞/小鼠,Caski107细胞/小鼠)皮下注射到小鼠侧腹中。对于抗肿瘤活性研究,使用在两个侧腹植入肿瘤的四/五只小鼠组。在第0天植入肿瘤碎片,并且肿瘤生长之后用游标卡尺每两周测量肿瘤直径。根据公式TV(mm3)= d2×D / 2计算肿瘤体积(TV),其中d和D分别是最短和最长直径。植入后5至13天开始治疗,此时肿瘤可触及,但确定(TV = 80-90 mm3)。每隔四天给予Namitecan,伊立替康和西妥昔单抗四次。每次施用喜树碱后1小时给予西妥昔单抗。 |
参考文献 |
分子式 | C23H22N4O5 |
---|---|
分子量 | 434.44500 |
精确质量 | 434.15900 |
PSA | 129.03000 |
LogP | 2.08910 |
储存条件 | 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