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乳酸

更新时间:2024-01-02 17:00:57

L-(+)-乳酸结构式
L-(+)-乳酸结构式
品牌特惠专场
常用名 L-(+)-乳酸 英文名 L-Lactic acid
CAS号 79-33-4 分子量 90.078
密度 1.3±0.1 g/cm3 沸点 227.6±0.0 °C at 760 mmHg
分子式 C3H6O3 熔点 52-54°C
MSDS 中文版 美版 闪点 109.9±16.3 °C
符号 GHS05
GHS05
信号词 Danger

 L-(+)-乳酸用途


L-Lactic acid是一种砌块,可用作生产生物塑料聚合物聚乳酸的前体。

 L-(+)-乳酸名称

中文名 (S)-2-羟基丙酸 肌乳酸
英文名 (S)-lactic acid
中文别名 L-乳酸 | 肌乳酸 | L-(+)-乳酸 | L-α-羟基丙酸 | (S)-2-羟基丙酸 | L(+)-乳酸
英文别名 更多

 L-(+)-乳酸生物活性

描述 L-Lactic acid是一种砌块,可用作生产生物塑料聚合物聚乳酸的前体。
相关类别
靶点

Human Endogenous Metabolite

 L-(+)-乳酸物理化学性质

密度 1.3±0.1 g/cm3
沸点 227.6±0.0 °C at 760 mmHg
熔点 52-54°C
分子式 C3H6O3
分子量 90.078
闪点 109.9±16.3 °C
精确质量 90.031693
PSA 57.53000
LogP -0.70
外观性状 结晶固体
蒸汽压 0.0±1.0 mmHg at 25°C
折射率 1.451
储存条件

本品应密封于阴凉避光处保存。贮存温度2~8ºC

稳定性

1.能随过热水蒸汽挥发,常压蒸馏则分解。浓缩至50%时部分转化为乳酸酐,故85%-90%的乳酸产品中一般含有10%-15%乳酸酐。具有强吸湿性。

2. 存在于烟叶、烟气中。

水溶解性 SOLUBLE
分子结构

1、 摩尔折射率:19.00

2、 摩尔体积(cm3/mol):70.5

3、 等张比容(90.2K):187.4

4、 表面张力(dyne/cm):49.7

5、 极化率(10-24cm3):7.53

计算化学

1、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7

2、 氢键供体数量:2

3、 氢键受体数量:3

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1

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57.5

6、 重原子数量:6

7、 表面电荷:0

8、 复杂度:59.1

9、 同位素原子数量:0

1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1

11、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3、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 共价键单元数量:1

更多

1. 性状:纯品为无色液体,工业品为无色到浅黄色液体,无气味。

2. 密度(g/mL,25/4℃):1.206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不确定

4. 熔点(ºC):52~54

5. 沸点(ºC,常压):125

6. 沸点(ºC,5.2kPa):82-85(ºC,0.067-0.133kpa)

7. 折射率(n20D):1.426-1.428

8. 闪点(ºC):>110

9. 比旋光度(º):-13.5(º, C=2.5, 1.5N NaOH)

10. 自燃点或引燃温度(ºC):不确定

11. 蒸气压(kPa,25ºC):不确定

12. 饱和蒸气压(kPa,60ºC):不确定

13. 燃烧热(KJ/mol):不确定

14. 临界温度(ºC):不确定

15. 临界压力(KPa):不确定

16. 油水(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不确定

17. 爆炸上限(%,V/V):不确定

18. 爆炸下限(%,V/V):不确定

19. 溶解性:能与水、乙醇、甘油混溶,微溶于乙醚,不溶于氯仿、二硫化碳和石油醚。

 L-(+)-乳酸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2-羟基丙酸;乳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 2-Hydroxypropionic acid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 79-33-4
分子式: C3H6O3
分子量: 90.08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2-羟基丙酸;乳酸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吸入 食入
健康危害: 本品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接触后引起症状可包括烧灼感、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可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 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 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误服者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用水喷射逸出液体,使其稀释成不燃性混合物,并用雾状水保护消防人员。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 >110
自燃温度(℃):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最小点火能(mJ):
爆燃点:
爆速:
最大燃爆压力(MPa):
建规火险分级: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液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 中 国 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 MAC: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未制订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蒸气时,戴面具式呼吸器。高浓度环境中,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酸碱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皮胶手套。
其他防护: 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无色或淡黄色吸湿性固体或液体。
pH:
熔点(℃): 16.8
沸点(℃): 122(1.86kPa)
相对密度(水=1): 1.25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饱和蒸气压(kPa):
燃烧热(kJ/mol):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闪点(℃): >110
引燃温度(℃):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 无资料
爆炸下限%(V/V): 无资料
分子式: C3H6O3
分子量: 90.08
蒸发速率:
粘性:
溶解性: 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不溶于氯仿、苯。
主要用途: 用于食品、皮革、纺织、医药等工业。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在常温常压下 稳定
禁配物: 强碱、氧化剂、还原剂、硝酸。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不能出现
分解产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属低毒类 LD50:3730mg/kg(大鼠经口);1810mg/kg(豚鼠经口) LC50:
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废弃注意事项: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UN编号: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还原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RETCS号:
IMDG规则页码: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国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法规: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1.周国泰,化学危险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 2.国家环保局有毒化学品管理办公室、北京化工研究院合编,化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 3.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CHEMINFO Database.1998 4.Canadian Centr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RTECS Database, 1989
填表时间: 年月日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4
MSDS修改日期: 年月日

 L-(+)-乳酸毒性和生态

L-(+)-乳酸毒理学数据:

1、急性毒性

小鼠腹腔LD50:3194mg/kg;

L-(+)-乳酸毒性英文版

 L-(+)-乳酸安全信息

符号 GHS05
GHS05
信号词 Danger
危害声明 H314
警示性声明 P280-P305 + P351 + P338-P310
个人防护装备 Faceshields;full-face respirator (US);Gloves;Goggles;multi-purpose combination respirator cartridge (US);type ABEK (EN14387) respirator filter
危害码 (欧洲) C:Corrosive
风险声明 (欧洲) R34
安全声明 (欧洲) S26-S39-S45-S36/37/39-S36
危险品运输编码 3261
WGK德国 1
RTECS号 OD2800000
包装等级 III
危险类别 8
海关编码 2918110000

 L-(+)-乳酸合成线路

 L-(+)-乳酸制备

工业上生产乳酸的方法主要有发酵法、乙醛法及丙烯腈法。

1.发酵法 以含有淀粉的原料蔗糖、甜菜糖或其糖蜜为原料。糖化接入乳酸菌株。pH控制在5-5.5,温度50℃左右发酵3-4d,用碳酸钙使生成的乳酸转化为乳酸钙。同时防止pH值降低而影响发酵,趁热过滤分离存在于溶液中的固体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等,精制得乳酸钙。用硫酸酸化生成乳酸和硫酸钙沉淀,过滤。滤液约含10%的粗乳酸,浓缩至50%。再用活性炭除去有机杂质,用亚铁氰化钠除去重金属和浓缩时凝聚的杂质。最后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微量杂质,再浓缩过滤得到产品。原料消耗定额:大米2080kg/t、硫酸(98%)530kg/t。

2.乙醛氢氰酸法 以乙醛为原料与氢氰酸反应生成乳腈,再经水解得到粗乳酸。粗乳酸与乙醇酯化生成乳酸酯,再经分解成乳酸。将乙醛和冷却的氢氰酸连续送入反应器生成乳腈,再用泵打到水解釜中,注入硫酸和水,使乳腈水解得到粗乳酸。将粗乳酸送入酯化釜加入乙醇,酯化生成乳酸酯。经精馏,再送入分解浓缩罐加热分解而得精乳酸。原料消耗定额:乙醛480kg/t、氢氰酸290kg/t、硫酸1040kg/t。

3.丙烯腈法 以丙烯腈为原料与硫酸反应生成粗乳酸,再与甲醇反应生成乳酸甲酯,经蒸馏得粗酯,将精酯加热分解得乳酸。将丙烯腈和硫酸送入反应器中,生成粗乳酸和硫酸氢铵的混合物。再把混合物送入酯化反应器具与甲醇反应生成乳酸甲酯。把硫酸氢铵分出后,粗酯送蒸馏塔,塔底获精酯,将精酯送入第二蒸馏塔,加热分解,塔底得稀乳酸,经真空浓缩即得产品。成品乳酸根据用途分为试剂级、药品级、食用外销级及食用内销级。原料消耗定额:丙烯腈780kg/t、硫酸(98%)1030kg/t

 L-(+)-乳酸海关

海关编码 2918199090
中文概述 HS: 2918199090. 其他含醇基但不含其他含氧基羧酸(包括其酸酐、酰卤化物、过氧化物和过氧酸及该税号的衍生物). 增值税率:17.0%. 退税率:9.0%. 监管条件:无. 最惠国关税:6.5%. 普通关税:30.0%
申报要素 品名, 成分含量, 用途
Summary 2918199090 other carboxylic acids with alcohol function but without other oxygen function, their anhydrides, halides, peroxides, peroxyacids and their derivatives。Supervision conditions:None。VAT:17.0%。Tax rebate rate:9.0%。MFN tariff:6.5%。General tariff:30.0%

 L-(+)-乳酸文献36

更多文献
Cheminformatics analysis of assertions mined from literature that describe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 different species.

Chem. Res. Toxicol. 23 , 171-83, (2010)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drug attrition. The ability to predict the liver effects of drug candidates from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is critical to help guide experimental...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organic acid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J. Inherit. Metab. Dis. 16(4) , 648-69, (1993)

Concentrations of organic acid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appear to be directly dependent upon their rate of production in the brain.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 net release of short-chain monocarbo...

The human serum metabolome.

PLoS ONE 6(2) , e16957, (2011)

Continuing improvements in analytical technology along with an increased interest in performing comprehensive, quantitative metabolic profiling, is leading to increased interest pressures within the m...

 L-(+)-乳酸英文别名

EINECS 201-196-2
MFCD00064266
L-(+)-Lactic acid
L(+)-Lactic acid
品牌现货直购
推荐供应商:










查看所有供应商和价格请点击:

L-(+)-乳酸生产厂家

L-(+)-乳酸价格